對供應商的審核應堅持實施,審核供應商的類別和目的:
1. 對供應商審核的重要程度取決于他所供應的產品的重要程度。一般情況下:
實施進料一級檢驗的供應商一定要審核;
實施進料二級檢驗的供應商可以有選擇的審核;
實施進料三級檢驗的供應商可以不審。
2. 審核是強制性的,但審核方式可以協商。
3. 不能因為供貨的合格性或顧客的指定等因素而免除審核。
第一、初次選擇供應商要審核
目的是為了證實供應商的生產能力及質量管理體系的有效性,確保及時提供質量穩定,數量可靠和價格低廉的產品。
供應商審核流程包括:確定審核的日期,發送審核表,成立審核組指定組長,到供方現場審核,包括會議、參觀工廠、文件審核、現場審核、結束會議、出具審核報告,向公司匯報審核結果。
審核結果分三種,合格的供應商可直接采納,不合格的供應商應放棄或在別無選擇的特殊情況下做特別處理,待定的供應商責令改進,并跟進效果。
第二、供應的產品要定期審核
供應商的產品初次承認后批量生產時實施首次審核,以后按計劃定期審核。一般是年度計劃,每個型號每年一次,具體實施情況取決于該產品的重要程度和品質狀態。審核的目的包括:
1. 確認新產品是否滿足要求;
2. 定期確認批量供應的產品品質是否因為模具磨損、工程更改和環境變化等原因發生退化;
3. 定期確認批量生產的產品是否滿足顧客的要求,不要因為市場的發展而被淘汰。
產品審核的時機。按產品類別制定計劃,審核因素為:重要部品、品質欠穩定的部品、欠佳的供應商。首次審核時機為 首次批量生產的供貨產品,包括新部品 和供應中斷一年以上的 原有部品。定期審核時機為按年度排計劃審核。
建立產品審核小組。小組由組長和組員組成。組長由工程技術部或品管部主管擔任,組員由工程師擔任。必要時可邀請開發工程師或外部專家。
產品審核的流程如下:由工程師隨機抽樣全包裝產品的1-3臺,對包裝的式樣和防護進行評價,打開包裝箱,檢查包裝附件,對外觀進行評價,進行功能性實驗,進行尺寸檢查,拆開整機,對重要部品進行評價。
特殊產品進行信賴性試驗和精密測試,并做產品審核總結,建立評審報告。報告要按格式填寫,包括以下內容:審核結論;各種檢查、實驗記錄;需要改善的要求事項;潛在性問題的預防。
審核報告要發行到以下部門:供應商、品管部、工程技術部、采購部、生產部、開發部。
第三、對供應商的過程和體系要審核
可以與產品審核相互配合同時進行,達到促進供方改進品質的目的。體系和過程的審核與產品審核一樣,審核的重要程度與他供應產品的重要性相關。流程如下:
1. 合格供應商的清單和檔案。
2. 品管部安排審核計劃。
3. 建立審核小組。
4. 可以委托第三方組織或人員進行。
5. 實施審核。
6. 出具供應商過程和體系審核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