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QCC?
QCC英文全稱是QualityControl Circle,中文譯成“品管圈”。QCC品管圈是由同一個工作場所的人(6個人左右),為了要解決工作問題,突破工作績效,自動自發的合成一個小團體(圈圈),然后分工合作,應用品管的簡易統計手法當工具,進行分析,解決工作場所的障礙問題以達到業績改善之目標。
?通常的品管圈討論會,大致一個月聚會兩次,一次約1~2小時,可利用上班時間或下班以后。一般來說每一個改善主題,從提出至問題解決,達到初訂目標,時間不超過6個月為宜。達到的結果及改善的過程,均以品管手法來表示。成果卓越的品管圈經遴選后可在公司的品管圈發表會上參加競賽。? ????
借助品管圈的活動,除了改善工作品質,解決部門存在的問題外,更重要的借助品管圈的活動,對員工進行品管手法的教導,使改善工作變成一種工作游戲,在改善過程及成果顯示出來以后,讓其驚訝及享受此種成就,如此一來更可達到鼓舞士氣的目的。??????
?所以,推行品管圈,應該可以得到下面的效果:??????
1.鼓舞士氣,造成開朗而帶有熱勁的工作氣氛。? ??????
2.通過品管手法的應用及經常性的研討,可以激發員工的潛能,預防問題的發生及提高問題解決之能力。
3.強化團隊意識,提升目標意識,從而可以提高團隊之工作績效。?? ?????????
品管圈可以說是目標管理技術,人性管理技術、重點管理技術及問題分析技術的綜合體,它不但可以協助解決部門內的障礙問題,更可以達到激勵士氣的效果。
如何推動品管圈?? ??????
推動QCC,事先相關人員應先做好如下教育訓練:??????
1.統計品管的七大手法;???????
2.對QCC之認識;??????
3.推動活動的方法;?????
4.參加人員注意事項;??????
5.圈長應具備的條件。
QCC的種類
QCC品管圈可分為:現場型、攻關型、管理型、服務型、創新型五種。
QCC活動的主要內容
一、組圈
1)根據同一部門或工作性質相關聯、同一班次之原則,組成品管圈。
2)選出圈長。
3)由圈長主持圈會,并確定一名記錄員,擔任圈會記錄工作。
4)以民主方式決定圈名、圈徽。
5)圈長填寫“品管圈活動組圈登記表”,成立品管圈,并向QCC推動委員會申請注冊登記備案。
二、活動主題選定,制定活動計劃
1)每期品管圈活動,必須圍繞一個明確的活動主題進行,結合部門工作目標,從品質、成本、效率、交期、安全、服務、管理等方面,每人提出2~3個問題點,并列出問題點一覽表。
2)以民主投票方式產生活動主題,主題的選定以品管圈活動在3個月左右能解決為原則。
3)提出選取理由,討論并定案。
4)制定活動計劃及進度表,并決定適合每一個圈員的職責和工作分工。
5)主題決定后要呈報部門直接主管/經理審核,批準后方能成為正式的品管圈活動主題。
6)活動計劃表交QCC推行委員會備案存檔。
7)本階段推薦使用腦力激蕩法和甘特圖。
三、目標設定
1)明確目標值并和主題一致,目標值盡量要量化。
2)不要設定太多的目標值,最好是一個,最多不超過兩個。
3)目標值應從實際出發,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既有挑戰性,又有可行性。
4)對目標進行可行性分析。
四、現狀調查,數據收集
1)根據上次的特性要因圖(或圍繞選定的主題,通過圈會),設計適合本圈現場需要的、易于數據收集、整理的查檢表。
2)決定收集數據的周期、收集時間、收集方式、記錄方式及責任人。
3)圈會結束后,各責任人員即應依照圈會所決定的方式,開始收集數據。
4)數據一定要真實,不得經過人為修飾和造假。
5)本階段使用查檢表。
五、數據收集整理
1)對上次圈會后收集數據過程中所發生的困難點,全員檢討,并提出解決方法。
2)檢討上次圈會后設計的查檢表,如需要,加以補充或修改,使數據更能順利收集,重新收集數據。
3)如無前兩點困難,則圈長落實責任人及時收集數據,使用QC手法,從各個角度去層別,作成柏拉圖形式直觀反映,找出影響問題點的關鍵項目。
4)本階段可根據需要使用適當之QC手法,如柏拉圖、直方圖等。
六、原因分析
1)在圈會上確認每一關鍵項目。
2)針對選定的每一關鍵項目,運用腦力激蕩法展開特性要因分析。
3)找出影響的主要因素,主要因素要求具體、明確、且便于制定改善對策。
4)會后落實責任人對主要因素進行驗證、確認。
5)對于重要原因以分工方式,決定各圈員負責研究、觀察、分析,提出對策構想并于下次圈會時提出報告。
6)本階段使用腦力激蕩法和特性要因法。
七、對策制定及審批
1)根據上次圈會把握重要原因和實際觀察、分析、研究的結果,按分工的方式,將所得之對策一一提出討論,除了責任人的方案構想外,以集思廣益的方式,吸收好的意見。
2)根據上述的討論獲得對策方案后,讓圈員分工整理成詳細具體的方案。
3)對所制定的具體對策方案進行分析,制定實施計劃,并在圈會上討論,交換意見,定出具體的步驟、目標、日程和負責人,注明提案人。
4)圈長要求圈員根據討論結果,以合理化建議的形式提出具體的改善構想。
5)圈長將對策實施計劃及合理化建議報部門主管/經理批準后實施(合理化建議實施績效不參加合理化建議獎的評選,而直接參加品管圈成果評獎)。
6)如對策需涉及圈外人員,一般會邀請他們來參加此次圈會,共同商量對策方法和實施進度。
7)本階段使用愚巧法、腦力激蕩法、系統圖法。
八、對策實施及檢討
1)對所實施的對策,由各圈員就本身負責工作作出報告,順利者給予獎勵,有困難者加以分析并提出改進方案和修改計劃。
2)對前幾次圈會做整體性的自主查檢,尤其對數據收集、實施對策、圈員向心力、熱心度等,必須全盤分析并提出改善方案。
3)各圈員對所提出對策的改善進度進行反饋,并收集改善后的數據。
九、效果確認
1)效果確認分為總體效果及單獨效果。
2)每一個對策實施的單獨效果,通過護理化建議管理程序驗證,由圈長最后總結編制成合理化建議實施績效報告書,進行效果確認。
3)對無效的對策需開會研討決定取消或重新提出新的對策。
4)總體效果將根據已實施改善對策的數據,使用QCC工具(總推移圖及層別推移圖)用統計數據來判斷。改善的經濟價值盡量以每年為單位,換算成具體的數值。
5)圈會后應把所繪制的總推移圖張貼到現場,并把每天的實績打點到推移圖上。
6)本階段可使用檢查表、推移圖、層別圖、柏拉圖等。
十、標準化
1) 為使對策效果能長期穩定的維持,標準化是品管圈改善歷程的重要步驟。
2) 把品管圈有效對策納入公司或部門標準化體系中。
十一、成果資料整理(成果比較)
1)計算各種有形成果,并換算成金額表示。
2)制作成果比較的圖表,主要以柏拉圖金額差表示。
3)列出各圈員這幾次圈會以來所獲得的無形成果,并做改善前、改善后的比較,可能的話,以雷達圖方式表示。
4)將本期活動成果資料整理編制成“品管圈活動成果報告書”。
5)本階段可使用柏拉圖、雷達圖等。
十二、活動總結及下一步打算
1) 任何改善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一次解決所有的問題,總還存在不足之處,找出不足之處,才能更上一各臺階。
2) 老問題解決了,新問題又來了,所以問題改善沒有終點。
3) 按PDCA循環,品質需要持續改善,所以每完成一次PDCA循環后,就應考慮下一步計劃,制定新的目標,開始新的PDCA改善循環。
十三、成果發表
1)對本圈的“成果報告書”再做一次總檢討,有全體圈員提出應補充或強調部分,并最后定案。
2)依照“成果報告書”,以分工方式,依各人專長,分給全體圈員,制作各類圖表。
3)圖表做成后,由圈長或推選發言人上臺發言,并進行討論交流。
4)準備參加全公司品管圈發表會。
QCC組建程序
一、選定圈長
圈長是推行有效品管圈活動的靈魂人物,所以圈長的選定很重要,一般圈長選定可依據下列原則:
1)剛開始推行品管圈時,最好是以基層班組長為圈長。
2)當品管圈活動穩定下來時,互相推選有組織和領導能力且具有工作經驗和技能的實力者。
3)當品管圈活動趨于成熟時,圈員水平也較高時,可以采用每期輪流擔任圈長。
二、確定圈名
圈名由全體圈員共同討論命名,選取富有象征意義且與品管圈活動內容相近的名字。如:奮進號、彩虹號、前進號、奔騰號等。
三、品管圈的注冊登記
品管圈活動與其他管理活動的一大區別是必須經過注冊登記,只有經過注冊登記的品管圈才能得到公司和部門的認可。
注冊登記可以激發品管圈成員的責任感和榮譽感,也便于公司和部門了解品管圈所開展的活動及其成效。
經過注冊登記的品管圈,在活動開展過程中,有利于取得公司領導和部門負責人的支持,也有資格參加優秀品管圈活動的評選。
QCC活動實施的基本程序
對于每一個QCC品管圈從組建到每一個課題的完成,大致有以下的程序:(見下圖)
上圖說明:
P、D、C、A各階段中可應用的工具:
P(計劃)階段:
(1)現狀調查:調查表、排列圖。
(2)原因分析:因果圖、系統圖、關聯圖。
(3)要因分析:排列圖、散布圖、矩陣圖。
(4)制定措施計劃:對策表。
D(實施)階段:各種科學方法并結合專業技術應用。
C(檢查)階段:排列圖、方差分析等。
A(總結)階段:調查表、排列圖。
現代企業競爭激烈,每一個階層的員工,每天的工作既緊張又枯燥,企業主管們對激勵士氣、鼓舞士氣莫不絞盡心思,但效果往往有限,尤其占70%以上的基層員工,其更大的潛能,給企業做更多的貢獻,對其個人及企業來說總是莫大的損失。? ?????
?在日本,目標管理巧妙地結合人性管理的激勵措施,并使用簡易的統計手法,激勵最基層的員工對本身工作上的要求及挑戰,不僅能協助企業達成營運目標,更能帶來參與人員工作上的豐富化,達到整體鼓舞士氣的效果。這就是QCC品管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