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不同的行業和部門TPM都有相應的方法。TPM為什么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效果?下面簡單介紹一下TPM活動的基本內容。
一、TPM兩大活動基石
TPM活動的兩大基石分別是徹底的5S活動和小集團活動機制:
5S活動
一般說來,徹底的5S活動是TPM活動推進的基礎臺階,脫離了5S活動是不可能實現TPM的。5S活動的作用是基礎性的,任何有TPM意圖的企業都應先推行5S。但是,如果企業只推行5S而不推行TPM,那么管理水平就無法獲得更大的提高,即無法達到TPM的零消耗目標。因此,5S和TPM都非常重要,兩者之間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小集團活動機制
小集團活動的機制是TPM活動的另一個重要基石。小集團是實施改善項目或革新項目的基本單位。企業應當在其組織內部構建起小集團活動機制,創造全員改善的氛圍,倡導員工參與到一個或多個改善團隊中去。如果缺乏這種小集團活動機制,企業的TPM活動也就失去了活動基礎,這是很難成功的。
二、TPM管理八大支柱:
在實際管理過程中,企業內各部門的分割必然帶來管理效率的整體下降,而八大支柱通常需要跨部門的機制來實現。這樣,通過開創跨部門的改善活動,以重疊式的小組活動來達到意識和行為的變更,能夠使整個管理環節連貫起來,進而達到最佳的設備綜合效率和經營效率。
1、個別改善
為追求設備效率化的極限,最大程度的發揮出設備的性能和機能,就要消除影響設備效率化的損耗,我們把消除引起設備的綜合效率下降的七大損耗的具體活動叫個別改善。
2、自主維護
“自己的設備自己保養”,所以自主維護活動是以運轉部門為中心,以七個步驟展開。自主保養的中心是防止設備的劣化。只有運轉部門承擔了“防止劣化的活動”,保養部門才能發揮出其所承擔的專職保養手段的真正威力,使設備得到真正有效的保養。
3、計劃維護
在運轉部門自主保養的基礎上,設備的保養部門就能夠有計劃的對設備的劣化進行復原以及設備的改善保養。
4、教育訓練
不論是作業還是保養部門,僅有良好的愿望還難以把事情做好,因此我們必須加強技能的訓練和提高。這里有一點需要說明的是,培訓和教育訓練不僅是培訓部門的事,也是每個部門的職責,并且應成為每個職工的自覺行動。再則,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工作和學習已經不可分割地聯系在了一起,學習和培訓是工作的新的形式,我們要把學習融入到工作當中去,在工作中學習,在學習中工作。
5、設備初期管理
為了適應生產的發展,必定有新設備的不斷投入,于是我們要形成一種機制能減少維修、免維修思想設計出符合生產要求的設備,按性能、價格、工藝等要求對設備進行最優化規劃、布置,并使設備的操作和維修人員具有和新設備相適應的能力,總之,要使新設備一投入使用就達到最佳狀態。
6、品質保全
為了保持產品的所有品質特性處于最佳狀態,我們要對與質量有關的人員、設備、材料、方法、信息等要因進行管理、對廢品、次品和質量缺陷的發生防范于未然,從結果管理變為要因管理,使產品的生產處于良好的受控狀態。
7、事務改善
管理間接部門的效率化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這就是要有力地支持生產部門開展TPM及其它的生產活動,同時應不斷有效地提高本部門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成果。
8、環境安全
“安全第一”這是一貫的認識,但僅有意識是不夠的,它必須要有一套有效的管理體制才能確保。對衛生、環境也一樣,我們要在不斷提高意識的同時,要建立起一種機制來確保衛生、環境的不斷改善。
一般而言,TPM八大支柱的基礎是5S(整理、整頓、清掃、清潔、素養)與工廠目視化的管理。推進TPM往往也是從設備的初級清掃開始,以期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而目視化的管理方法又能協助現場人員更快的發現異常,并定位問題點。
TPM的三個“全”是全效率、全系統、全員參與;以全員參與為基礎,全系統為載體,全效率為目標。TPM在管理方面TPM是以提高企業的設備綜合效率為目標,以生產全系統的預防維護為過程,以全員參與為基礎的設備保養和維護的活動。
TPM的條件是最高領導的全力投入和熱情、有力的支持;設計好TPM的推進計劃和展開程序;建立起一個和獎勵掛鉤的員工績效考評和激勵機制;營造好TPM的企業文化。TPM的基本理念包含一是人員的體質改善,二是設備體質改善,三是企業的體質改善。
企業推行TPM的目的:
設備規范化管理;發揮設備的最大效能;從決策者到普通員工都認為設備的狀況與己有關;提高全員的素質,形成良性循環;主動維護為主,逐漸實現事故為零、缺陷為零、故障為零;降低設降低設備維護檢修費用;提高檢修質量;以最佳的備件儲備最大限度的滿足裝置的需求。
TPM要求:
將包括高級管理層在內的公司全體人員納入TPM;必須授權公司員工可以自主進行校正作業;有一個較長的作業期限,這是因為TPM自身有一個發展過程,貫徹TPM需要約一年甚至更長的時間,而且使公司員工從思想上徹底轉變也需要時間。